红色燕赵 当前位置:首页>>红色燕赵

西柏坡上话“赶考”:八项规定树新风,作风建设“考”真功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5-29 08:42:26 浏览量:64

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

1949年,党中央从西柏坡启程“进京赶考”,毛泽东同志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七十余载风雨兼程,“赶考”精神历久弥新。今天,西柏坡党性教育仍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现实意义,指引着新时代党员干部以中央八项规定为镜,锤炼作风,答好新时代的“考卷”。

西柏坡精神:党性教育的永恒课题

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赶考”精神的发源地。在这里,党中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仅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石,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西柏坡党性教育以史为鉴,引导党员干部深刻理解“两个务必”的深刻内涵,强化使命意识,筑牢信仰之基。

党性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实践的锤炼。西柏坡培训通过沉浸式教学、情景再现、专题研讨等形式,让党员干部在历史场景中感悟初心,在现实对照中检视自身。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传承了红色基因,更推动了作风建设向深里走、向实里走。

八项规定:作风建设的新时代答卷

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刀”。十多年来,八项规定精神深入人心,党风政风焕然一新。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整治“车轮上的腐败”,从精简会议文件到规范公务接待,一系列务实举措让群众看到了党中央正风肃纪的坚定决心。

西柏坡党性教育将八项规定作为重要教学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警示教育,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四风”问题的危害,增强纪律意识。许多参训干部表示,在西柏坡的学习让他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必须时刻保持“赶考”心态,严防反弹回潮。

实践导向: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赶考”不仅是一种历史记忆,更是一种现实要求。西柏坡党性教育注重实践导向,引导党员干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许多地方将西柏坡培训与基层调研、志愿服务相结合,推动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听民声、解民忧,真正让作风建设落地见效。

新时代的“考卷”更加复杂,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西柏坡党性教育强调,作风建设不能仅停留在文件上、口号里,而应体现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无论是乡村振兴、疫情防控,还是优化营商环境,都需要党员干部以严实的作风担当作为,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

结语:以“赶考”精神答好时代之问

西柏坡的“赶考”精神,八项规定的清风正气,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行动指南。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性教育必须常抓不懈。唯有牢记“两个务必”,践行八项规定,才能在新时代的“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西柏坡党性教育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告诉我们:唯有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才能在新的征程上行稳致远,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辉煌篇章。

作者: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官网 陈老师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 扫一扫 关注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