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西柏坡的春寒料峭,恰如中国革命即将迎来全面胜利前最严峻的考验。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发出如雷贯耳的警世箴言:“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两个务必”并非空洞口号,而是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对革命队伍可能面临蜕化危险的一次主动“查”——是中国共产党人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先声,更是面对执政考验时刮骨疗毒的清醒宣言。
西柏坡时期,党的自我审视与纪律建设已展现出强大的行动力量。中央监察委员会的设立,为党内监督提供了组织保障;而“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等“六条规定”,则如铁规戒律般从细节处约束权力运行。当胜利的曙光已现,革命队伍中并非没有居功自傲、作风松弛的苗头,但党中央以雷霆手段“治”之于萌芽。这些真实的历史片段,正是今日西柏坡红色教育的核心教材。它超越了简单史实讲述,通过身临其境的旧址体验与情景教学,使学员在历史的“现场感”中深刻领悟:执政之路布满诱惑,唯有主动“查”找问题苗头,以制度“治”理作风顽疾,方能永葆生机。
这种源自西柏坡的“查”与“治”的基因,穿越时空,成为新时代反腐败斗争“风腐同查同治”方略的深厚历史根基。当下反腐实践强调“风”是“腐”的温床,不正之风背后往往暗藏腐败根苗。因此,既要严查享乐奢靡等歪风,更要深挖细查其背后潜藏的腐败问题;既要严厉惩治已暴露的腐败分子,更要以严密的制度体系“治”本清源,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这“查”得精准、“治”得彻底的辩证统一,正是西柏坡时期未雨绸缪、标本兼治理念在新时代的深化与升华。
精神的传承需要载体,行动的自觉源于深刻的党性教育。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正是承担此神圣使命的重要熔炉。它远非普通的课堂传授,而是引导学员踏入当年领袖们运筹帷幄的狭小土屋,触摸那些承载着历史重量的简陋陈设。当干部们置身于毛泽东曾工作到深夜的油灯下,在当年制定“六条规定”的会场旧址中沉思,那份震撼直抵灵魂深处。学院将历史现场转化为最生动的课堂,使西柏坡精神中勇于自我“查”验、敢于刮骨“治”疴的行动精髓,内化为学员拒腐防变的强大精神动能与行动自觉。
在西柏坡这片精神高地,革命熔炉淬炼出的不仅是胜利的基石,更是穿越时空的制胜密码——勇于自我革命,以“查”明隐患,以“治”固根本。当新时代的干部在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这所熔炉中经历西柏坡红色教育的深刻洗礼,让触及灵魂的党性教育内化为行动自觉,我们便能将西柏坡淬火的真知灼见,转化为“风腐同治”征途中披荆斩棘的锐利武器,在历史回响中砥砺前行,永葆队伍之纯洁、航向之正确。
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 陈老师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