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红色教育

13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的“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9-12-21 08:58:06 浏览量:525

      戎冠秀出生于1896年,是河北省平山县下盘松村人,中共党员,她早年投入抗日救亡,积极为八路军筹集粮草,组织妇救会,识字班,宣传抗日,带头送子上前线,积极支前,照顾伤员,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子弟兵的母亲”。是拥军爱民的一面旗帜,被评为“双百”人物。

       戎冠秀救过很多伤病员,其中,和邓仕均的故事最为传奇。邓仕均所在部队“老五团”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曾参加过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等。1943年秋,邓仕均负伤住在花木后方医院。一次敌人“扫荡”时,正在发着疟疾的邓仕均掉了队。日军发现了他的踪迹,妄图活捉他,开始了满山遍野的搜查。这时,正带领乡亲们转移的戎冠秀发现了他,将他藏在一个秘密的山洞,关键时刻,小脚的戎冠秀蹲下身子,让邓仕均踩在自己的肩上,把他顶进了山洞。这是什么样的一种信仰啊!年轻人爬上去都很困难,更何况搀扶着一个伤病员,这就源于戎冠秀对子弟兵的热爱。重返前线时,他对着戎冠秀扑通跪下,连声喊着“娘,娘!”。
        1944年2月10日,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会召开,戎冠秀由于积极拥军获“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的光荣称号,邓仕均也因作战勇敢获“晋察冀边区子弟兵战斗英雄”称号。大会最后一天,戎冠秀走上讲台,讲述自己抢救八路军伤员的故事。这时,邓仕均才知道曾经的救命恩人叫戎冠秀,戎冠秀发言后,邓仕均快步走到戎冠秀面前,紧紧地抱住戎冠秀说:“大娘,您还记得我吗?我就是您救的那个八路军啊!”戎冠秀笑呵呵地说:“你们都是我的亲人,不过你是谁,我还真是不记得了!”“大娘,我叫邓仕均,没有您的救护,我一定活不到今天!谢谢您……”
       会后,邓仕均亲自把戎冠秀扶上骡子,送了一程又一程。返回部队后,他还给戎冠秀写了一封信:“您是子弟兵伟大的母亲,我愿将我的枪端得平平的,瞄得准准的,去射击万恶的敌人,保卫您,保卫我们的晋察冀。”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大会在北京召开,邓仕均和戎冠秀在中南海怀仁堂再次相逢,戎冠秀抚摸着邓仕均身上的伤疤,问长问短。邓仕均更是把戎冠秀当作了自己的母亲,见了面总有说不完的话。会议期间,他们还幸福地同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合了影。他们之间鱼水深情的感人故事也成为‘拥军爱民’的典范。 
       解放后,戎冠秀一如既往地坚持‘拥军爱民’,她对子弟兵的爱深入骨髓。每次到部队的时候,她总是带着针线包,随时随地给战士缝补。每年到了清明去山上上坟,路过半山腰的时候,她总会拿出祭品祭奠,家人问她是祭祀谁呢?她说:“祭奠的是曾经牺牲在这里的八路军战士,虽然不知道姓名,但他们是为我们老百姓牺牲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
       戎冠秀的英雄事迹,被编成话剧,歌剧,拍摄为电影、电视剧,创作了木刻连环画《戎冠秀》,徐悲鸿、罗工柳为戎冠秀画像题词,河北梆子《子弟兵的母亲》。
       党和国家也没有忘记戎冠秀,给予了她很高的荣誉。她多次被评为全国劳模和三八红旗手标兵。2009年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100位人物”即‘双百人物’之一;当选为全国第一至第五届人大代表;参加了全国第一届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13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戎冠秀的名字深深地刻在了中国现代革命史和中国妇女运动史的史册里。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3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的“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红色教育-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官网】,西柏坡红色教育培训基地,西柏坡党史党建教育-石家庄红色高地教育科技中心-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官网】,西柏坡红色教育培训基地,西柏坡党史党建教育-石家庄红色高地教育科技中心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