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燕赵 当前位置:首页>>红色燕赵

在历史回响中砥砺初心——西柏坡干部学院如何铸就基层干部培养高地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4-11 14:00:22 浏览量:50

在太行山东麓的滹沱河畔,西柏坡这座静谧的小山村,承载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壮阔史诗。70余年前,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进京赶考”,以“两个务必”的清醒与坚定,开启了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征程。如今,西柏坡干部学院扎根这片红色沃土,将历史的厚重与现代干部教育的使命相融合,以“传承赶考精神、淬炼初心使命”为核心,打造新时代基层干部培养的红色高地。


历史坐标:在红色热土中赓续精神血脉

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人“赶考精神”的诞生地,也是“两个务必”思想的发源地。1949年,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全党立下了永恒的精神标杆。西柏坡干部学院深挖这一历史富矿,将红色旧址转化为生动的课堂:在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前,学员重走“赶考”路,感受“一不发枪、二不发粮,只发电报”的指挥智慧;在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内,通过情景再现与专题授课,让“两个务必”的警示之音穿越时空,叩击干部心灵。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让基层干部深刻领悟“初心易得,始终难守”的深刻内涵。


西柏坡干部学院


教育创新:沉浸式教学锻造实干本领

传承红色基因,不仅需要铭记历史,更需与时代同频共振。西柏坡干部学院创新构建“理论+实践+体验”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理论课程中,学院邀请党史专家解读西柏坡时期的战略决策智慧,结合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现实课题,引导学员从历史经验中寻找破题思路;在实践环节,组织干部深入太行山区的田间地头,开展“驻村调研”“民生难题会诊”,将“赶考”精神转化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行动力;在体验式教学中,学员通过“重走支前路”“模拟战地指挥”等活动,身临其境感悟革命年代的团结与奉献精神。这种沉浸式教育,让基层干部既补足精神之钙,又锤炼了攻坚克难的实战能力。


基层赋能:从“红色熔炉”到振兴先锋

西柏坡干部学院始终聚焦基层干部培养的“最后一公里”。学院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主线,开设“头雁领航”专题培训班,为村支书、乡镇干部量身定制课程。在河北省某贫困村的案例教学中,学员通过剖析西柏坡时期“土地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现代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共富模式,带动数十个村庄实现产业升级。一名参训干部感慨:“西柏坡教会我们,基层工作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近年来,学院累计培训基层干部超3万人次,涌现出一批带领群众致富、化解基层矛盾的“赶考先锋”,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时代答卷:以“赶考”姿态书写新篇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西柏坡干部学院以“永远在路上”的自觉,持续升级教育体系。学院联合高校智库开发“数字红色课堂”,运用VR技术还原西柏坡革命场景,让年轻干部在科技赋能中触摸历史温度;同时,建立“学员跟踪服务机制”,对结业干部进行长期帮扶指导,确保“红色基因”真正落地生根。正如一名学员所言:“在这里,我读懂了‘赶考’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每一天的躬身实践。”


结语

西柏坡的土墙灰瓦间,回荡着历史的嘱托;滹沱河的潺潺流水,流淌着永恒的初心。西柏坡干部学院以红色底蕴为根基,以时代需求为导向,将历史的精神密码转化为基层干部成长的动力源泉。在这里,每一位干部都是一粒“红色火种”,带着“赶考”的清醒与担当,奔赴广袤的基层大地,在新时代的答卷上写下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答案。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 扫一扫 关注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