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柏坡纪念馆的展柜里,陈列着一份特殊的档案:1948年中央机关《办公用纸领用登记表》,详细记录着每一张纸的用途。而在当代党员教育培训中,八项规定对"一支笔"的采购审批同样严格。从"一张纸"到"一支笔",折射的是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作风传承。西柏坡党性教育基地通过"细节教学",让党员在历史与现实的对照中,读懂"于细微处见党性,于点滴中抓作风"的深刻内涵。
一、历史回眸:西柏坡的"节约清单"
1949年,党中央在西柏坡制定《机关节约办法》,对纸张使用、电报送批、会议时长等作出细致规定。周恩来同志批示:"一张纸、一滴墨都要计较。"这种"斤斤计较"背后,是共产党人"用人民一分钱也要精打细算"的作风自觉。
在西柏坡党员教育的"档案对比课"上,学员们会看到两组实物:
历史组:泛黄的《领物登记簿》、手写修改的会议纪要、补丁摞补角的军装
现实组:某单位超标采购办公用品的清单、铺张接待的菜单、冗长会议的记录
这种直观对比让学员深刻认识到:作风问题往往始于"小节",党性修养必须抓在"细微"。
二、现实观照:八项规定的"千层浪效应"
西柏坡党性教育基地创新开发"小切口"教学模块,将八项规定具象为可感知的培训场景:
"一支笔"里的制度刚性:对比历史时期"毛笔修了再用"与现今"办公耗材全流程监管"
"一顿饭"中的标准意识:通过1949年中央机关伙食标准与现行公务接待菜单对照
"一次会"上的效率革命:用七届二中全会"站着开短会"的案例批判当下"长空假"会风
在情景模拟环节,学员需处理诸如"接待餐超标200元""会议材料彩印"等具体案例。这种"见微知著"的教学设计,让八项规定从抽象条文变为行为准则。
三、长效赋能:作风建设的"蝴蝶效应"
西柏坡党性教育基地注重放大"细节教学"的辐射效应:
"显微镜"教学法:要求学员从自身岗位梳理"小微权力"风险点
"涟漪行动"实践:每位参训者需完成"改变一个作风细节"的承诺
"作风DNA"评估:建立个人党性作风档案,追踪培训后行为改变
正如一位学员所言:"当我知道西柏坡时期电报稿要写满正反两面才肯废弃时,现在打印文件前总会自问'真的需要吗?'"这种由点及面的改变,正是作风建设的"千层浪"效应。
结语:一纸一笔写就的作风长卷
从西柏坡"一张纸"的斤斤计较,到八项规定"一支笔"的严格管控,共产党人用无数这样的细节,书写着作风建设的时代答卷。在西柏坡党性教育基地,党员们带着"小事当大事办"的敬畏而来,怀着"小节即大节"的清醒而去——这正是"小切口"里的党性大文章,更是穿越时空的作风传承。
作者: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官网 陈老师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