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这个太行山东麓的小村庄,在新中国诞生的前夜,成为照亮历史航程的灯塔。在这里,党中央运筹帷幄,指挥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在这里,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向全党发出“两个务必”的深远告诫:“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这里,“进京赶考”的宏阔命题被郑重提出,开启了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深刻历史叩问。
西柏坡精神的核心要义,是淬炼干部政治品格永不枯竭的思想源泉。 那一纸薄薄的“六条规定”,从“不做寿”到“不送礼”,以最朴素的形式为权力划定了边界,其蕴含的纪律意识与自我革命精神,至今仍是干部抵御“四种危险”的锐利武器。而“进京赶考”的深沉忧思,则如警钟长鸣,时刻提醒新时代干部要永葆对“考试”的敬畏之心,警惕能力不足的危险,警惕脱离群众的危险。当干部们置身于西柏坡干部学院精心复原的历史场景中,凝视会场简陋的长凳、陈旧的油灯,触摸土墙上斑驳的印记,历史与现实便会在刹那间贯通——那份以人民为中心的赤子情怀、那份对纪律如铁般的坚守,正是新时代干部在纷繁复杂的挑战中坚定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的定海神针。
当前干部队伍政治能力建设,尤需从西柏坡精神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少数干部中存在的思想懈怠、作风漂浮、能力短板等问题,如同暗礁,时刻威胁着航船的稳健前行。如何有效补足精神之“钙”,增强政治“三力”?西柏坡的历史实践以其穿越时空的力量给出了响亮的回答。西柏坡干部培训,正是连接历史智慧与当代实践的重要桥梁。 西柏坡干部学院等机构依托独特红色资源,通过深度体验教学,将抽象的精神具象化、可感化。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重温“两个务必”的谆谆告诫,在中央军委作战室感受运筹帷幄的磅礴气势,在电报长廊体会“一纸电报退敌兵十万”的决策智慧——这些沉浸式体验,使干部得以触摸历史脉络,在身临其境中感悟初心使命的重量,在思想深处激发对党忠诚的自觉。
因此,深化西柏坡精神的学习与践行,是提升干部政治能力的必由之路。 干部需自觉将西柏坡精神融入血脉,使之成为砥砺政治品格的不竭动力。各级组织部门应充分认识到西柏坡干部培训的独特价值,积极选派干部参加西柏坡干部学院等机构组织的系统学习。通过科学设计的课程体系,将理论学习、现场教学、研讨交流深度融合,引导干部在历史与现实的对照中,深刻反思自身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担当精神、斗争本领等方面的差距,明确提升方向。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西柏坡那盏不灭的灯火,映照的是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初心与使命。通过西柏坡干部培训的深入洗礼,让广大干部在西柏坡精神的源头活水中不断汲取忠诚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奋斗的力量,必将使“两个务必”的优良传统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淬炼出更加纯粹、更加坚定的政治品格。唯有如此,广大干部才能在新征程的“赶考”路上,以过硬的忠诚品格与政治能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无愧于时代的优异答卷。
西柏坡干部学院官网 陈老师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