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切实提升教师队伍素养与教学实效,2025年7月,郑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研习班在革命圣地西柏坡正式启动。50余名骨干教师齐聚这片精神高地,开启为期七天的沉浸式学习之旅。本次研习由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心组织,依托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的深厚资源与专业力量,旨在通过主题报告、深度现场教学与专题研讨相结合的方式,为破解学院发展瓶颈、锻造高质量思政课堂探寻源头活水。
研习班首站即扎根于西柏坡深厚的红色土壤。在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旧址群,教师们踏着先辈足迹,在珍贵史料与历史场景中深刻体悟“两个务必”的永恒警示与“赶考”精神的时代强音。西柏坡红色教育所蕴含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依靠群众、敢于胜利的丰富内涵,通过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专家深入浅出的主题报告与现场讲解,直抵心灵。一场庄重的重温入党誓词仪式,更将红色基因的传承内化为立德树人的责任担当。
此次实践研习路线设计匠心独运,跨越燕赵大地,形成一条贯通历史、观照当下、启迪未来的教学脉络:
北庄村: 探访这个“团结就是力量”的唱响之地,教师们深切感受脱贫攻坚伟大成就与乡村振兴生动实践,从新时代山乡巨变中汲取讲好中国故事的鲜活素材。
雄安新区: 置身于这座拔节生长的“未来之城”,教师们实地考察规划展示中心、启动区建设现场,深刻理解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所彰显的制度优势与创新伟力,为思政课注入澎湃的时代气息。
正定: 循着“知之深、爱之切”的实践足迹,教师们调研塔元庄村等地,学习县域治理与基层党建的宝贵经验,感悟人民领袖深厚的为民情怀与实干精神。
研习班特别设置多场聚焦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实效性的专题研讨。教师们结合连日所见所闻所感,围绕如何将西柏坡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改革开放精神以及新时代发展成就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回应学生思想困惑、如何创新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等核心议题,展开“头脑风暴”。在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旧址旁、在雄安建设工地的背景下、在正定的田间地头,思想的火花激烈碰撞,一系列破解学院发展瓶颈、提升育人针对性与亲和力的务实思路与初步方案逐渐成形。
参与教师普遍反映,此次行走的思政课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与精神洗礼。一位青年教师感慨:“站在西柏坡的土地上重温‘进京赶考’,站在雄安新区感受‘未来已来’,理论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历史与现实的强烈共鸣,让我真正触摸到思政课的生命力。如何把这份震撼与思考转化为课堂上的感染力,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与课题。”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表示,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研习班是学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思政课改革的关键一步。通过重走红色路、感悟新时代,引导教师们在历史的纵深与现实的观照中,深扎信仰之根、厚植理论素养、拓宽育人视野。学院将以此次研习成果为重要契机,持续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走深走实,将研习中凝结的智慧与共识切实转化为提升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强大动力,锻造更多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金课”,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郑大力量。
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官网 陈老师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