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燕赵 当前位置:首页>>红色燕赵

西柏坡干部学院·重走"进京赶考"路 ——在新时代征程中永葆"赶考"初心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4-14 14:13:32 浏览量:51

【开篇:历史与现实的时空对话】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临行前那句"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的著名论断,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路定下了永恒的基调。七十余载光阴流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西柏坡干部学院精心打造的"重走'进京赶考'路"特色课程,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提供了一次穿越时空的精神洗礼。


【第一部分:历史坐标中的"赶考"深意】

西柏坡作为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伟大转变。在这里,党中央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西柏坡干部学院的专家学者指出,这段历史蕴含着共产党人面对胜利时的清醒认知和忧患意识。

在学院的专题教学中,学员们通过研读《甲申三百年祭》、重温"六条规定",深刻领会到:当年党中央提出的"赶考"命题,不仅是对进京执政的警醒,更是对长期执政的深刻思考。这种思考在新时代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的历史镜鉴。


西柏坡干部学院


【第二部分:沉浸式教学中的精神传承】

西柏坡干部学院创新教学方式,将静态的历史遗址转化为动态的教育资源。学员们沿着当年党中央的进京路线,从西柏坡到保定,再到北京香山,通过"走、听、看、思、悟"的沉浸式体验,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在保定城南庄,学员们驻足在毛泽东同志旧居前,聆听"不祝寿、不送礼、少敬酒"等纪律要求的故事;在香山革命纪念馆,感悟党中央"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这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方式,让"赶考"精神从历史书本走进了学员心田。一位来自基层的学员在心得体会中写道:"重走这条路,我更加明白了什么是'功成名就时居安思危'的政治智慧。"


【第三部分:新时代"赶考"的实践要求】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西柏坡干部学院将"赶考"精神与时代要求紧密结合。在课程设计中,特别设置了"新时代赶考之路"专题研讨,引导学员思考: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如何答好高质量发展之卷?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如何破解利益固化的藩篱?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的形势下,如何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学院创新推出的"赶考情景模拟"教学,通过设置重大决策、突发事件等模拟场景,考验学员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这种体验式教学不仅强化了理论认知,更锤炼了实践能力。一位参与培训的领导干部表示:"这种'赶考'体验让我深刻认识到,新时代的考试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和坚定。"


【结语:永不停步的"赶考"征程】

从西柏坡到北京,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之路永远向前。西柏坡干部学院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通过"重走'进京赶考'路"这一特色课程,让党员干部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汲取智慧力量,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强化使命担当。

新时代的"赶考"路上,风险挑战更加复杂,考题难度不断升级。但只要我们始终牢记"两个务必",永葆"赶考"初心,就一定能够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正如一位学员在结业仪式上的感言:"这次学习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将带着'赶考'的精神回到工作岗位,用实际行动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合格答卷。"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 扫一扫 关注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