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燕赵 当前位置:首页>>红色燕赵

“特殊任务” 映照初心:西柏坡干部培训践行群众路线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4-30 08:43:05 浏览量:7

西柏坡干部培训,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

西柏坡时期,战事紧张,物资匮乏,但党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最后的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送去做军装”,这样的民谣生动描绘了军民鱼水情深。而朱总司令的 “特殊任务”,更是这一时期党群关系的缩影。

西柏坡时期,朱德总司令在紧张的战事间隙,经常给战士们布置 “特殊任务”—— 帮老乡干农活。骄阳似火,晒得人皮肤生疼,朱总司令却挽起袖子,率先挥舞起镰刀。他动作娴熟,一边收割,一边耐心地向年轻战士传授割麦技巧:“握刀要稳,下刀要快,这样才能又快又好。” 在他的带动下,战士们干劲十足,即便汗水湿透衣衫,也无人喊累。大家分工协作,割麦、捆扎、搬运,大片麦田很快就收割完毕,麦垛也被码得整整齐齐。临别时,老乡们紧紧拉着战士们的手,眼中满是感激,连声道谢。朱德总司令则笑着说:“咱们军民一家亲,这都是应该做的!” 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的深厚情谊。

西柏坡干部培训期间,为让学员更深刻地践行群众路线,设置了形式多样的 “特殊任务”。在模拟基层治理的沙盘推演中,学员们分组面对虚拟的乡村环境,需要处理诸如道路修缮、产业发展规划等实际问题。他们要像朱总司令当年一样,从群众需求出发,与 “村民代表” 深入沟通,权衡各方利益,制定解决方案。过程中,学员们常常因意见分歧激烈讨论,但最终都以群众满意为目标达成共识,有效锻炼了基层工作的决策与协调能力。

培训还开展 “红色故事分享与实践转化” 活动。学员们以朱总司令的 “特殊任务” 为蓝本,深入周边村庄收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一位学员在走访中了解到村里留守儿童课后无人辅导,便联合其他学员,利用培训间隙,在村活动室开设临时辅导班。他们不仅辅导孩子们学习功课,还通过讲述西柏坡红色故事,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这种将红色精神与为民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既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也让学员们体会到群众路线的实践价值。

此外,“民情日记” 记录与交流成为贯穿培训的重要任务。学员们每日记录走访群众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在小组会议上分享。有的学员在日记中写道,当倾听一位老党员讲述村庄发展困境时,深刻认识到自己工作中政策落实 “最后一公里” 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学员们不断反思自身工作方法,将群众路线融入日常思维,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

西柏坡干部培训,不仅是对历史的传承,更是对初心的坚守。通过这些实践,干部们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得到显著提升,他们学会了用群众语言交流,用实际行动解决群众难题。这种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在实践中践行初心的培训模式,让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激励着每一位干部在工作岗位上,始终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 扫一扫 关注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