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东麓,滹沱河畔,西柏坡的土坯房里曾激荡着改写中国命运的惊雷。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的历史强音,不仅为即将执政的共产党人敲响警钟,更在新时代成为党员干部破解发展难题的精神密码。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深挖这一红色富矿,让"两个务必"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一、历史回响中的精神坐标
七届二中全会旧址的木质长凳上,仍能触摸到历史余温。当中国革命胜利曙光初现时,"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告诫,如黄钟大吕般振聋发聩。这份清醒认知,源自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败亡教训的深刻反思,源自对"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律的透彻洞察。
在西柏坡纪念馆的展柜中,补丁摞补丁的军装与泛黄的工作手册默默诉说着:正是这种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支撑共产党人走出"进京赶考"的第一步。而今,西柏坡党性教育将这种精神具象化为"四菜一汤"的体验教学、"挑粮小道"的实践课程,让历史照进现实。
二、新时代的党性淬炼场
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创新构建"三维立体"教学模式。在"重走赶考路"现场教学中,学员背着行军包徒步15公里,用脚步丈量革命先辈的初心;在"民主生活模拟会"上,学员围绕乡村振兴难题展开激烈辩论,重现"九月会议"的民主作风;"红歌里的党史"课程,则通过音乐艺术解码红色基因。
某开发区干部在参加"两个务必"专题研讨后,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招商引资难题的"三不原则":不搞形式主义接待、不做虚假承诺、不建形象工程,半年内促成3个亿元项目落地。这种转化印证了红色教育的实践伟力。
三、破题攻坚的精神动能
面对乡村振兴中的"硬骨头",某驻村第一书记运用西柏坡学到的群众工作法,创造"夜访十问"工作模式,利用夜晚走访摸清群众真实需求;应对城市治理难题,基层干部借鉴"军事民主制"经验,推出"市民议事厅"平台,3个月解决积压问题127件。这些创新实践,正是红色基因解码时代课题的生动注脚。
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两个务必"犹如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西柏坡党性教育通过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教学,让党员干部在回望来时路中校准精神坐标,在破解发展难题时获得智慧启迪。当红色基因真正融入干部血脉,就能转化为攻坚克难的锐利武器,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交出优异答卷。
作者: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官网 陈老师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