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时代干部教育体系中,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以革命精神为内核,通过沉浸式教学、技术赋能和分层培养三大创新,构建了历史与现实对话的独特教育模式。该学院依托西柏坡作为中国革命转折点的历史底蕴,将“两个务必”精神转化为当代治理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随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新征程蓝图,学院将全会精神深度融入培训体系,强化政治引领与实践转化,推动干部队伍现代化建设能力提升。
一、沉浸式教学:让历史场景焕发现代生命力
学院突破传统课堂局限,通过“现场教学+情景模拟”还原历史决策场景。在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学员模拟电报收发与兵力调配,体验“快速响应、精准施策”的决策智慧。例如,“支前群众接待”情景剧中,学员需在物资匮乏条件下处理群众诉求,强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论。这种沉浸式设计使抽象精神转化为可感知的实践认知,学员应急反应能力提升40%。结合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学院增设“治理现代化沙盘推演”,模拟城市管理、产业升级等现代治理场景,引导干部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创新策略。

二、技术赋能:构建智慧化学习闭环
学院引入VR技术还原历史场景,配合智能终端实时采集考勤、互动等28项行为数据,生成“纪律养成指数”可视化学习成效。结业后,学员获得包含全部数据的“纪律养成档案”,并对接单位考核系统。同时,学院建立为期两年的跟踪服务机制,通过线上平台监测返岗表现,数据显示参训干部工作失误率平均下降43%,群众满意度提升28%。为响应四中全会“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本领”的部署,学院开发“AI智能课堂”模块,利用数字化工具解析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推动理论学习与基层实践深度融合。
三、分层培养:精准对接多元化需求
针对不同群体,学院设计“1+4+N”课程体系:基层治理人员参与“村情议事会”“治理沙盘推演”,掌握矛盾化解技巧;企业管理人员通过“产业链攻坚沙盘”将历史经验转化为现代管理策略。例如,某县学员借鉴西柏坡时期群众工作方法,设计出“党员带头+电商助农”方案,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结合四中全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学院增设“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专题,引导干部在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等领域探索创新路径,避免“一刀切”执行,提升工作精度。

四、实践转化:红色基因赋能产业发展
学院将红色教育与地方经济结合,形成“培训—实践—转化”良性循环。在乡村振兴领域,学员通过“党建+合作社+电商”模式,推动北庄村建成红色文创电商展销基地,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正定塔元庄村参训干部借鉴“半城郊型经济”经验,打造智慧农业产业园,带动村集体年收入超百万元。这些案例表明,红色基因正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强大动能。围绕四中全会“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学院鼓励学员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政策建议,如基层网格化管理实践,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高效治理。
西柏坡干部学院的创新实践,不仅是红色传统的传承,更是新时代治理能力的孵化器。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深度融合,它持续为干部队伍注入“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基因,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作者:陈老师)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