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学习园地

西柏坡红色教育:筑牢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精神基石

西柏坡干部学院,西柏坡红色教育培训

太行东麓,滹沱河畔,西柏坡——这个在中国革命史上闪耀着永恒光芒的名字,早已超越地理概念,成为一座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赶考初心与优良作风的精神丰碑。七十余年前,正是在这片热土上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如黄钟大吕般发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时代强音,为即将执掌全国政权的共产党人立下了永恒的政治规矩。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以“进京赶考”警示全党,其深邃内涵,至今仍是我们加强作风建设的源头活水与不竭动力。

以史铸魂:西柏坡精神是作风建设的永恒教材

西柏坡时期的历史实践,本身就是一部作风建设的生动教科书:

“两个务必”的提出与实践: 面对革命即将胜利的复杂形势,党中央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清醒地提出“两个务必”,这不仅是政治远见,更是对作风建设的刚性要求。会场简朴的陈设、领导人艰苦朴素的生活点滴,无不彰显着共产党人与人民同甘共苦的政治本色。

“六条规定”的纪律铁律: 会议作出的“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等六条规定,以具体、可操作的纪律形式,为全党划定了行为红线,树立了令行禁止的作风标杆。

“进京赶考”的深刻警醒: 毛泽东同志将执政喻为“进京赶考”,强调考的是能否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考的是能否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声警钟,穿越时空,时刻提醒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关乎党的生死存亡。

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与精神财富,正是今天西柏坡红色教育培训的核心内容与力量源泉。

教育固本:西柏坡红色教育培训赋能作风常态化建设

如何让西柏坡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强大引擎?西柏坡干部学院肩负着关键使命,通过系统化、沉浸式的西柏坡红色教育培训,为党员干部提供触及灵魂的作风锤炼:

沉浸式现场教学: 组织学员走进七届二中全会旧址、中央军委作战室、老一辈革命家旧居等历史现场。站在当年的会场中,触摸斑驳的桌椅,聆听“两个务必”诞生的历史回响,身临其境的震撼远比书本教育更能激发情感共鸣与思想认同,使优良作风的要求更加具象化、可感知。

深度理论阐释与案例剖析: 专家学者深入解读“两个务必”、“六条规定”、“进京赶考”的历史背景、理论精髓及其跨越时代的现实指导意义。结合历史上及当前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深刻剖析作风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引导学员认清“四风”问题的顽固性与反复性,增强常抓不懈的政治自觉。

互动研讨与反思践行: 设置专题研讨环节,引导学员围绕“新时代如何传承弘扬西柏坡精神”、“如何将‘两个务必’要求融入日常履职”等主题进行思想碰撞。鼓励学员对照西柏坡精神这面镜子,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查摆作风方面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明确改进方向,制定具体可行的行动方案。

长效为要:深化西柏坡教育成果,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关键在于将西柏坡红色教育培训的成果转化为制度性安排和日常行为习惯:

融入日常学习教育体系: 各级党组织应将西柏坡精神的学习作为党员干部理论武装和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支部“三会一课”等常态化安排,使其成为滋养作风的“营养剂”。

强化制度约束与监督保障: 把西柏坡精神中蕴含的纪律规矩意识,转化为更完善的作风建设制度规范。同时,畅通监督渠道,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四风”问题无处遁形,确保制度“长牙”、纪律“带电”。

与实践锻炼紧密结合: 鼓励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艰苦复杂环境中去磨练,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实践中,体悟“两个务必”的真谛,践行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实现知行合一。

西柏坡,不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座精神的灯塔。依托西柏坡干部学院开展的西柏坡红色教育培训,是连接历史与现实、传承精神与推动实践的桥梁。让我们不断从西柏坡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两个务必”的谆谆告诫融入血脉,将“进京赶考”的清醒自觉付诸行动,持续擦亮作风建设这张“金色名片”,为党的事业发展筑牢坚实根基,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

西柏坡干部学院官网 陈老师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 扫一扫 关注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