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燕赵 当前位置:首页>>红色燕赵

以史为鉴砺初心:西柏坡培训中的历史智慧与时代清醒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5-07-07 14:35:25 浏览量:57

西柏坡干部学院官网,西柏坡红色教育

太行东麓,滹沱河畔,西柏坡——这片被时光浸染的红色热土,曾是新中国孕育的摇篮。七十余载风云激荡,“两个务必”的警钟依然穿透时空,回响在每一位踏上这片土地的党员干部心中。正是在西柏坡,毛泽东同志于七届二中全会上以“进京赶考”的历史隐喻,为即将执政的共产党人划定了精神坐标。今日,走进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的课堂,历史并非尘封的档案,而是被精心淬炼为照亮前路的明灯,深刻融入西柏坡红色教育的血脉之中。

西柏坡的每一处旧址、每一件文物,都蕴含着超越时空的治理智慧与精神力量:

“两个务必”的永恒清醒: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穿越时代的箴言,是党员教育中抵御精神懈怠、权力腐蚀的核心疫苗。在学院组织的专题研讨中,学员们常被问及:“在物质丰裕的今天,如何永葆‘赶考’的审慎与定力?”历史场景的沉浸式体验,让这份清醒从纸面刻入心间,成为行动自觉。

“赶考”命题的当代诠释: 毛泽东同志“进京赶考”的著名论断,赋予了共产党人永恒的使命意识。在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的现场教学中,学员们立于当年中共中央旧址,重温“不做李自成”的铮铮誓言。这种情境化的学习,将历史的“考卷”具象化,促使新时代党员干部深刻自问:如何在复杂严峻的考验中,持续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西柏坡红色教育正是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强化了这份沉甸甸的时代责任。

人民至上初心的鲜活课堂: 西柏坡时期,“土地改革”的春雷激荡人心,奠定了最深厚的民心根基。培训学院精心设计的“同坐一条板凳”实践课,引导学员深入田间地头,倾听民声,体察民情。重走“支前小道”,感悟“小推车推出大胜利”的磅礴伟力,正是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最生动的注解。这种源自历史的群众路线教育,是党员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铸魂环节。

当前,面对百年变局与复兴重任,西柏坡红色教育以其独特的历史穿透力,为新时代党员教育注入了清醒剂与强心针:

破除形式主义之“茧”: 当少数干部陷入“事务主义”或“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时,西柏坡时期高效、务实、精干的战时作风成为鲜明对照。培训通过历史案例剖析,警示学员警惕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危险,倡导实干精神。

抵御脱离群众之“危”: 历史深刻昭示,最大危险莫过于脱离群众。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强调“鱼水情深”的历史经验,通过沉浸式教学,引导党员干部常思“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将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观。

激发攻坚克难之“志”: 重温党中央在西柏坡以非凡魄力指挥“三大战役”的恢弘历史,能极大激发党员干部面对改革深水区、发展硬骨头的斗争精神和战略智慧。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

在西柏坡,历史智慧并非束之高阁的典籍,而是由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精心转化为可感、可思、可行的精神资源。每一次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的驻足凝思,每一次在领袖故居前的追忆缅怀,都是一次初心的叩问与精神的淬炼。西柏坡红色教育,以其深沉的历史回响与鲜明的时代指向,持续为党员教育注入源头活水——它提醒我们,唯有常怀“赶考”之心,永葆“两个务必”之清醒,深深扎根于人民沃土,才能在复兴征程上跨越新的“雪山草地”,答好属于新时代的考卷。

西柏坡的灯火,照亮过革命者的征途;今日,它更将穿透思想迷雾,指引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清醒与坚定续写赶考路上的时代华章。

西柏坡干部学院官网 陈老师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 扫一扫 关注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们